目前分類:王竹語.快人快語 (10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5. 戰術必須靈活變化

【故事原文】

有人曾遇強寇,斗。矛刃方接,寇先含水滿口,忽噀其面。其人愕然,

刃已揕胸。

後有一壯士復與寇遇,已先知噀水之事。寇復用之,水才出口,矛已洞頸。

蓋已陳芻狗,其機已洩。恃勝失備,反受其害。

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》卷十三〈權智〉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有人曾經遇到一個強盜,彼此搏鬥起來。長矛刀劍正要交鋒,強盜將事先含入口中的水忽然噴在對手臉上,趁對手驚怪,強盜以利刃刺中他的胸膛。

後有一位壯士也和強盜相遇,但他事先已經知道強盜含水噴面的陰謀。強盜又想利用舊時的戰法,當他口中的水剛要噴出時,壯士的長矛已經刺穿他的脖頸。

祭祀時,用草結扎成的狗,那是已經陳列過的,所以它的機密早已洩漏。憑藉一種戰法僥倖取勝而失去戒備,反會遭受它的禍害。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人都是在勝利或危機過後那一刻開始鬆懈;因此,僥倖取勝,更應謹慎。《列子》給了很好的建議:「天下戰事,有贏的方法,有輸的原因:贏的方法叫柔弱,輸的原因是剛強。這兩者道理很簡單,但人們卻不知。所以上古有這樣的遺訓:剛強,就是超越不如自己的人;柔弱,就是超越比自己強的人。超越不如自己的人,遇到力量和自己差不多的人,就危險了;超越比自己強的人超,就沒什麼問題了。用來戰勝一個人,就是這個道理。」強盜用含水噴面的小技贏了好幾次不如自己的人,但是一遇到力量和自己差不多的人,比如說壯士,強盜一定輸。

勝利最難的地方不在獲得,而在於保持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9. 不知變通的貽害

【故事原文】

荊人欲襲宋,使人先表澭水。澭水暴溢,荊人弗知,循表而夜涉,溺死者千有餘人,軍驚而壞都舍。

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,今水已變而益多矣,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,此其所以敗也。

《呂氏春秋.察今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楚國想偷襲宋國,事先派人在灘水中設置渡河的標記。誰知突然下大雨,灘水上漲許多,楚國人不知道,還是按照原先做的記號,趁著黑夜,涉水過河,結果被水淹死了一千多人。楚軍大驚,呼叫求救、哀嚎之聲就像城裡的房屋倒塌了似的。

先前他們做完記號的時侯,如果水位一直不變,他們是可以沿著標誌過河的。現在大雨一來,水位發生了很大變化,上漲了許多,楚國人還是按照原先的記號渡河,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。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難道楚人沒料到河水會漲嗎?不知變通,全軍覆沒。汽車大王亨利.福特曾說:「思考是最艱難的工作,這也就是為何很少人願意去做它。」 要動腦筋,真的太累了,最好有現成的範本可以參考,或是思考一次,一勞永逸,不用修正,照著做就好。但是,人人都想參考範本而不自己思索,第一本範本又從何而來?像楚人這樣,只憑最初思考而不以後來事物變化來修正,更是愚不可及。人們對於思考之苦,能免則免。問題是,人不但是思考的動物,更是靈活思考的動物。不知變通,因循苟且,只好等著失敗的結果從天而降了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8. 伯樂的角色功能

【故事原文】

夫驥之齒至矣,服鹽車而上太行。蹄申膝折,尾湛胕潰,漉汁灑地,白汗交流。中阪遷延,負轅不能上。

伯樂遭之,下車攀而哭之,解紵衣以幂之。驥於是俛而噴,仰而鳴,聲達於天,若出金石聲者。何也?彼見伯樂之知己也。

《戰國策》卷十七〈楚四〉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有一匹千里馬,已經很老了,拉著一輛大車,滿載食鹽,吃力地爬太行山的一個斜坡。它前腿彎曲,幾乎跪地;後腿挺直,用力蹬地。垂著尾巴,上面沾了糞尿;皮膚潰爛,非常骯髒;口水直流,灑了一地,渾身上下,汗水淋漓。到了半山坡,它還在拚命掙扎著,卻再也拉不去了。

正巧伯樂從這裡經過,看到這一情景。他急忙跳下車來,一手扳住車轅,一手撫摸著這匹千里馬,心疼至極,不禁流下了淚水。並立刻脫下自己身上的粗麻布衣服,蓋在千里馬的身上。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噴了幾口氣,然後昂首長嘶。這聲音直上九霄雲外,彷彿有金石之聲,清亮高亢。這是為什麼呢?就是因為它遇見了伯樂這樣能理解它的知己啊!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伯樂的意義在於激發他人潛力,協助這個人把自認擁有的最大資產做最有效率的發揮;伯樂應該具備有引導、啟發他人熱忱的能力;藉由讚賞與鼓勵,指導他人正向積極,發揮生命最大能量。
批評,不管是善意惡意,對一個人的企圖心具有莫大的殺傷力。伯樂不是不批評任何人,而是他堅信鼓舞的力量;因此,他總是勤於發現小地方加以稱讚,疏於吹毛求疵。雞蛋裡挑骨頭式的找麻煩,只會消耗彼此體力和精神。當他對任何狀況滿意時,他必真心慷慨地賦予讚賞。如果對他人做正向鼓勵能讓自己高興、讓對方感覺更好,何樂不為?這,就是伯樂的真正意義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0. 爭吵只會耽誤時機

【故事原文】

昔人有睹雁翔者,將援弓射之,曰:「獲則烹。」

其弟爭曰:「舒雁烹宜,翔雁燔宜。」

竟鬥而訟於社伯。社伯請剖雁,烹燔半焉。已而索雁,則淩空遠矣。

今世儒爭異同,何以異是?

明.劉元卿《應諧錄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從前,有個人看見一隻大雁在天空盤旋飛翔,準備拉弓把它射下來,說:「等

我把它射下來,就要煮來吃。」

他的弟弟聽了,爭辯說:「鵝還可以煮著吃,飛雁要用烤的才好吃。」

兄弟倆爭論不休,甚至大打出手,於是找村長評評理。村長建議:「不妨把雁剖開,一半煮,一半烤。」聽完評判,等他倆再去尋找雁時,那隻雁早己騰空飛遠了!

現在,那些儒家學者的空談辯論,爭你是我非,和這兩兄弟又有什麼不同呀!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真正的儒家,是積極入世的。康有為的故事:

康有為的老師朱次琦,是個一輩子只肯穿布袍的進士,他在山西做官,進出都走路,自己做工,吃得極簡單。

他臨死前,說自己寫的書對將來的中國沒有什麼益處,全部燒了!他死前用火一本一本燒掉他一生的心血,左一本《國朝學案》、右一本《國朝名臣言行錄》;左一本《蒙古記》、右一本詩文集……,燒得滿地是灰。

他臨死前燒他一生著作,態度冷靜而堅定,他古書唸得那麼好,科舉也考到進士,可是臨死前,卻用行動表示這種「百年鑽故紙」的路不是中國知識份子真正的道路。人應該積極入世,以行動救世——儒家精神的原點,正是在此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1. 多方思考觀察,不存預設立場

【故事原文】

麗之姬,艾封人之子也。晉國之始得之也,涕泣沾襟;及其至於王所,與王同筐床,食芻豢,而後悔其泣也。

《莊子.齊物論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酈姬是艾地守封疆之人的女兒,當晉國剛迎娶她的時候,她哭得淚水沾濕了衣襟;等她進了晉王的宮裡,與晉王同床共枕,嘴裡吃著美味佳肴,便後悔當初不該哭哭啼啼。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酈姬當晉國剛迎娶她的時候,她自以為一入深宮,永不得見日。但沒想到帝王臨幸,口食佳餚,榮華富貴,享受不盡。她一開始實在不該哭哭啼啼,不該隨便認定什麼好、什麼不好,因為她根本不清楚到底會發生什麼事。所以在我們真正了解現況之前,最好不要妄自猜測、歸咎、責備或是批評任何事物。就像某些藥品,在已開發國家早已人盡皆知,廣泛使用;但在第三世界國家卻默默無聞,甚至令人聞之色變。這並不是藥品本身的問題,而是認知的問題。

我們的主觀認定常常會阻礙了我們的進步,多方思考觀察,不存預設立場,徹底摒除偏見,才能踏出生命應有的步履節奏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12. 勿被獎懲影響平日實力

【故事原文】

夏王使羿射於方尺之皮,徑寸之的。乃命羿曰:「子射之,中,則賞子以萬金之費;不中,則削子以千邑之地。」

羿容無定色,氣戰於胸中,乃援弓而射之,不中;更射之,又不中。

夏王謂傅彌仁曰:「斯羿也,發無不中,而與之賞罰,則不中的者,何也?」

傅彌仁曰:「若羿也,喜懼為之災,萬金為之患矣。人能遺其喜懼,去其萬金,則天下之人皆不愧於羿矣。」

晉.苻郎《苻子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夏王叫羿射一個一尺見方的獸皮靶子,靶心直徑只有一寸。他命令羿說:「你射吧!射中了,就賞你萬金!射不中,就減去你一千戶的封地。」

羿聽了夏王開出的條件,臉上失去了平時的自信,也沒有平時那種游刃有餘、輕鬆自在的表情。他呼吸急促,慌慌張張,拉弓射箭,第一箭沒有射中;再射第二箭,又不中。

夏王問太傅彌仁:「這個羿啊,平日箭無虛發,可是今天和他定了賞罰條件,就射不中了;怎麼會這樣呢?」

太傅彌仁回答說:「像羿這種情況,內心忽然高興或恐懼,不但不能增強實力,反而是禍害,夏王的萬金重賞反成了災難。人如果能拋棄憂喜的干擾,置萬金厚賞於不顧,那麼天下之人的射箭本領都不會比羿差了。」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羿太執著於賞罰,影響平時實力的發揮。內心不被干擾,委實不易。《莊子.天地》:「雖以天下譽之,得其所謂,謷然不顧;以天下非之,失其所謂,儻然不受。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,是謂全德之人哉!」真正德行完備的人,就算大家都讚美他,而且正中下懷,他也無動於衷,做好自己該做的事;大家都攻擊他,他問心無愧,當然也不會讓內心受到干擾。《慎子.逸文》:「不以智累心,不以私累己。」越聰明的人越會牽絆自己,羿太聰明了,思路反而被賞罰的喜憂干擾,還沒受到實質上的賞罰,心就已經在醞釀懲罰自己了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13. 機會是屬於準備好的人

【故事原文】

一武官,出征將敗,忽有神兵助陣,反大勝。

官叩頭請神姓名,神曰:「我是垛子。」

官曰:「小將何德,敢勞垛子尊神見救?」

答曰:「感汝平昔在教場,從不曾一箭傷我。」

明.馮夢龍《廣笑府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一個武將出征打仗,眼看就要戰敗,忽然有一員神將前來助戰,反敗為勝。武將感激不盡,磕頭謝恩,恭敬地請問神將的姓名。神將說:「我是垛子。」

武將問:「卑將何德何能,敢勞駕您垛子尊神前來助我一戰呢?」

神將回答說:「這是為了感謝你平時在教場練武,從來沒有傷過我一箭。」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養兵千日,用在一時,但是這個武將武藝不精,臨場可能喪命的。平實就應專注於很踏實的培養實力,真正用到自己的時候,才能有所發揮,一舉爆發才華,讓別人眼睛一亮,刮目相看。機會是屬於準備好的人;機會就像是小偷,小偷來時我們都不知道,小偷走時我們才猛然驚覺:這下虧大了,原來小偷已經來過了。還是米開朗基羅說得好:「假如大家知道我曾如何辛勤工作才能如此傑出,他們就不會覺得太奇怪了。」

我們常常準備好好生活,可是從來不曾真正去做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14. 團結力量大

【故事原文】

三虱食彘,相與訟,一虱過之,曰:「訟者奚說?」

三虱曰:「爭肥饒之地。」

一虱曰:「若亦不患臘之至而茅之燥耳,若又奚患於是?」

乃相與聚嘬其身而食之。彘臞,人乃弗殺。

《韓非子.說林下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豬身上的三隻虱子互相爭吵不休。一隻過路的虱子停下問說:「你們在吵什麼?」

三隻虱子回答;「我們在爭最肥、最好吃的地方。」

過路的虱子說:「臘祭之日快到了,你們難道不怕人們用茅草燒烤這隻豬嗎?到時連你們都會被一起燒死的,你們現在爭最好吃的地方,又有什麼意義呢?」

三隻虱子瞬間覺悟,於是趕緊齊心協力,拚命吸豬的血,豬因為被虱子吸太多血而變瘦了,就沒被捉去做臘祭的豬。

 

【延伸寓意】



內訌是最要不得,別人不用來攻,自己就垮了。三隻虱子的故事令人聯想到網路上流傳「三隻老鼠」的故事,據說這是某人在金門服役時親眼所見:服役單位的廚房,有一天晚上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,第二天,便發現地上有一顆破掉的蛋。不用說這一定是老鼠的傑作,於是他和弟兄們,第二天晚上躲在廚房等老鼠出現。當晚,一群弟兄看到了真相——原來是三隻雞蛋大小的老鼠。牠們是怎樣偷蛋的?首先,第一隻老鼠躺在地上,第二隻老鼠把蛋推到第一隻老鼠的肚子上,第一隻老鼠便用四肢把蛋夾緊, 然後,其餘二隻老鼠就咬著第一隻老鼠的尾巴,連鼠帶蛋地拖回洞裡去。見到這一幕景象,大家都呆了,完全忘了要打老鼠。

姑且不論這則網路傳說是真是假,平心而論,動物的團結有時令人類汗顏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5. 靈巧與笨拙

【故事原文】

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,成而飛之,三日不下,公輸子自以為至巧。

子墨子謂公輸子曰:「子之為鵲也,不如匠之為車轄。須臾劉三寸之木,而任五十石之重。故所為功利,利於人謂之巧,不利於人謂之拙。」

《墨子.魯問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公輸子用竹子和木頭削製了一隻喜鵲,做成以後,可以在空中連續飛三天而不落下。公輸子自認作工細緻,巧妙靈動。

墨子聽說以後,對公輸子說:「你所做的這隻喜鵲,還不如木匠做的車轄。木匠只用一會兒功夫,只用很小的一塊木料,做成車轄以後,插在車軸兩端,使車輪不脫落,車便可以裝載五十石重的貨物。所以,做成的東西對人有用,才算靈巧;對人沒有用,就是笨拙。」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墨子認為利益眾生的技術才可取。在中國傳統「利他」的觀念裡,墨子的「兼愛」是最值得注意的思想之一。他說:「視人之國若視其國,視人之家若視其家,視人之身若視其身。」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;以己度人,推己及人;愛人者人恆愛之,敬人者人恆敬之;人人利他之心擴展,則能「天下之人皆相愛,強不執弱,眾不劫寡,富不侮貧,貴不敖賤,詐不欺愚。」愛心為上,行善最樂;利益眾生,於己亦利。所以他相信:「愛人者,人必從而愛之;利人者,人必從而利之。」若不能把身懷技術拿來利益眾生,空有一身靈巧的技術就可惜了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 不迷信不忌諱

【故事原文】

子墨子北之齊,遇日者。日者曰:「帝以今日殺黑龍於北方,而先生之色黑,不可以北。」

子墨子不聽,遂北,至淄水不遂,而反焉。

日者曰:「我謂先生不可以北。」

子墨子曰:「南之人不得北,北之人不得南,其色有黑者、有白者,何故皆不遂也?且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,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,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,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,若用子之言,則是禁天下之行者也。是圍心而虛天下也, 子之言不可用也。」

《墨子.貴義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墨子要往北走到齊國,在路上遇見一個占卜的人對他說:「現在天帝在北方殺黑龍,而先生的顏色是黑的,不可以到北方去。」。

墨子不聽他的話,便向北方走了,到了繼水,很多事都不如意,就返回來了。

那占卜的人說:「我不早說了嗎?你不可以到北方去。」

墨子說:「南方的人不能到北方,北方的人不能到南方,他們的顏色有黑的,也有白的,為什麼都不順遂呢?而且天帝昨天在東方殺青龍,今天在南方殺青龍,明天在西方殺白龍,後天在北方殺黑龍,如果照你所說,那天下人都不用走路了。這是違反人心,使天下人都不敢動。你的話是不值得聽取的。」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墨子迷信的精神和氣魄是很值得學習的。怕這個、忌諱那個,這個也不敢、那個也不行,只擾亂自己的生活步調罷了。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十字架要揹,至於能揹多重的十字架,又能走多遠,倒不是完全取決於個人能力智慧的高低,而是堅忍與信心。是要信心,第一步就是不迷信;求堅忍,先把無聊的忌諱完全拋諸腦後。相信自己,不論現況在人看來有多絕望,都不要再走回頭路去迷信或忌諱。完全承受生命中不能預期的驚喜、快樂、挫折、落空和無常,才是面對人生、掌握事實、前行無阻的正確方法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2. 對鬼做鬼臉

【故事原文】

耿有從子去病,狂放不羈。

讀於樓下,夜方憑几,一鬼披髮入,面黑如漆,張目視生。

生笑,染指硯墨自塗,灼灼然相與對視。鬼慚而去。

清.蒲松齡《聊齋誌異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耿先生的侄兒耿去病,行為狂放,無拘無束,自由自在。

一天夜晚,他在樓下讀書,才剛剛在桌前坐下,就有一個披頭散髮,臉黑如漆的惡鬼闖了進來,睜大眼睛,死瞪著他。
耿去病對鬼笑一笑,伸手到硯台裡蘸上墨汁,塗在自己臉上,也瞪大眼睛,目光炯炯有神地和鬼對視。於是,惡鬼羞慚地走了。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對鬼做鬼臉,鬼也無計可施,說不定鬼還會怕人做的鬼臉呢!古龍《畫眉鳥》裡說:「人們所真正懼怕的,通常都不是事物的本身,只是不過是他對那件事的想像而已。」只可惜人們的想像力常常太過豐富,而人們誤用想像力的情形十分嚴重,所以往往放大了恐懼。克服恐懼的法寶是,試著做令你害怕的事,失敗了也沒關係,一直做到你擁有一連串成功的經驗。擔心做出愚蠢可笑的事,本身就是最可笑愚蠢的事。也許人只不過是大自然中最脆弱的一根小草,但千萬別忘了:這小草是會思考的。 思則無懼。人類對抗一切的力量都來自思考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3. 迷信誤人

【故事原文】

永有某氏者,畏日,拘忌異甚。以為己生歲直子,鼠,子神也,因愛鼠,不畜貓犬,禁僮勿擊鼠。倉廩庖廚,悉以恣鼠,不問。由是鼠相告,皆來某氏,飽食而無禍。某氏室無完器,椸無完衣,飲食大率鼠之餘也。晝累累與人兼行,夜則竊嚙鬥暴,其聲萬狀,不可以寢,終不厭。
數歲,某氏徙居他州。后人來居,鼠為態如故。其人曰:「是陰類惡物也,盜暴尤甚,且何以至是乎哉?」假五六貓,闔門、撒瓦、灌穴,購僮羅捕之。殺鼠如丘,棄之隱處,臭數月乃已。
嗚呼!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!

唐.柳宗元《柳河東集.三戒.永某氏之鼠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永州有個人,非常迷信,對時辰尤其忌諱,認為與吉凶有關。他認為自己生

於子年;而鼠是子年的神,因此他喜愛老鼠,家裡不准餵養貓狗,禁止僕人擊殺老鼠。他家的倉糧廚房,都聽任老鼠穿牆吃米,從不過問。由於這樣,老鼠奔走相告,呼朋引伴,聚集他家,終日飽食,無殺身災禍。日子一久,他屋裡的器具沒有完整的,衣架上的衣服沒有一件沒有破洞,喝的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的東西。白天,眾多的老鼠來來去去,視人無睹;夜裡,偷咬物品,你爭我搶,聲音千奇百怪,擾人清夢,而這人卻始終不厭惡。
幾年後,這人搬到其他地方。別人搬來居住,老鼠偷食毀物,一如往常。新主人說:「老鼠是陰暗處的壞動物,很會偷取、破壞東西,為什麼它們可以放肆到這種地步呢?」於是借來五六隻貓,關閉門戶、挪動屋瓦、澆灌鼠洞,雇人捕捉。捉殺的老鼠堆如小山,棄置在隱蔽無人的地方,臭味延續了數月才停止。

唉,牠們還以為這種吃飽又無災禍的日子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呢!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迷信時辰的吉凶,害己誤人。《潛夫論》有一段批評迷信的文字,非常精闢:「那些求神占卜的人,問事情吉凶,何時興盛,何時衰敗,求神占卜原本的用意是要人修養自身、謹慎言行,唯有如此,才能迎接福報。」如果說真有什麼良辰吉時,又是說不通的。那為何同年同月、同日同時生的人,命運完全不同?可見命運跟時辰是無關的。《潛夫論》說得好:「同一間房子,住同一家人,有的吉祥,有的遭到厄運,房子跟風水有什麼關係?同樣的官職,姓張的來做,姓李的來做,一個被降職,一個被免職,姓名學跟官運有什麼關係?」正所謂福禍無門,唯人自召。

還是禪宗說得好:「時時是好時,日日是好日。」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. 見怪不怪,其怪自敗

【故事原文】

澤涸,蛇將徙。

有小蛇謂大蛇曰:「子行而我隨之,人以為蛇之行者耳,必有殺子者,不如相銜負我以行,人必以我為神君也。」

乃相銜負以越公道而行,人皆避之,曰:「神君也。」

《韓非子.說林上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湖沼乾涸了,住在湖邊的蛇準備搬家。

有一條小蛇對大蛇說:「您在前面走,我在後面跟著,人們就會覺得我們只不過是一般的蛇在過馬路,您一定會被殺掉。倒不如我們相連著,您揹著我走,人們一定會以為我是蛇神,就不敢傷害我們了。」

於是就像小蛇說的那樣,互相靠著,大蛇揹著小蛇通過大路。遇見他們的人都立刻走避,嘴裡還嚷著:「蛇神來了!蛇神來了!」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「見怪不怪,其怪自敗。」看到奇怪的事物而不以為奇怪,那作怪的人自然而然就無法作怪了。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,總有一份好奇、敬畏,這種好奇與敬畏並不是壞事,它可以激發人們去解答、去研究探知,所以人們對未知事物才會不斷解開迷團,然後不斷進步。然而,很多人利用人們這種心理,刻意作怪,騙取財物,受騙者還不以為意,以為真的遇上了什麼不可思議之事,或是真有什麼便宜可撿。於是最近幾年詐騙集團越來越猖獗,手法怪異,花招百出,就是利用人們心裡的弱點。想要不被怪異現象唬住,不被牽著鼻子走,還是要相信自己、相信科學,多問多學,有了某種程度的常識,當然可以自保,也可以幫助別人免於受騙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. 用常識推斷就可免去禍害

【故事原文】

天雨,迂夫出見飯車息於高蹊者,指謂其徒曰:「是車也將覆,不久矣。」行未十步,聞讙聲,顧見其車已覆。

其徒問曰:「子何用知之?」

迂夫曰:「吾以人事知之。夫天雨道濘而蹊獨不濡,又狹而高,是眾人之所趣也。而車不量其力,固狹擅高,久留不去,以妨眾人之欲進者,其能無覆乎?禍有巨於此者,奚飯車之足云?」

宋.司馬光《司馬文正公集》卷六十五〈迂書〉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天降大雨,迂夫在外面看見一輛裝滿食物的車子,停在高起來的小路上。他指著飯車對弟子說:「這輛車等一下會翻倒,應該不會過太久。」走出不到十步,就聽到喧嘩聲,回頭一看,車已翻了。

弟子請問老師:「您怎麼知道飯車要翻呢? 」

迂夫說:「我從人事道理方面得知的。天降大雨,道路泥濘,唯獨這條又窄又高的小路沒有淤泥,也沒有積水,大家一定會想要搶佔的。而推飯車的人不顧具體情況,不管別人,只顧自己,佔據看這塊狹窄的高地那麼久,又不肯離去,阻礙到其它想前來躲避泥濘的人,飯車能不被推擠、被撞倒嗎?其實,禍害還有大於這個的,哪是翻車這件事所能相比的呢?」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推飯車的人自私自利,一心一意只為自己眼前利益,阻礙了別人的避難地,哪有不徹底失敗的呢?假如一大群人已經先在小路上躲避泥濘,他還能這麼囂張嗎?引起眾怒,終究還是自食惡果,不可不慎啊!要懂得讓步,聰明人不是知道自己哪裡笨,是知道自己哪裡還不夠聰明。

猛烈的大火,看了就害怕,因此很少人被燒死;平靜的溪流,人民喜歡接近嬉戲,卻往往被淹死。用常識推斷就可以免去的禍害或災難,卻不用心去想,明明看見卻視而不見,最後只有自己承受一切後果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. 頑固的人不擁有思想,是思想控制他

【故事原文】

粵人有採山而得菌,其大盈箱,其葉九成,其色如金,其光四照。

以歸謂其妻子曰:「此所謂神芝者也!食之者仙。吾聞仙必有分,天不妄與也,人求弗能得,而吾得之,吾其仙矣!」

乃沐浴,齋三日而烹食之,入咽而死。

其子視之,曰:「吾聞得仙者,必蛻其骸,人為骸所累,故不得仙。今吾父蛻其骸矣,非死也。」乃食其餘,又死。於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。

明.劉基《郁離子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粵地有個採藥的,採到了一株菌子,這個菌子很大,塞滿整個箱子,它的葉子有九層,顏色像黃金一樣,光彩耀眼。

這個人把菌子帶回家,對妻子和孩子說:「你們看我找到什麼!這就是傳說中神奇的靈芝草,吃了它可以成仙。我聽說,成仙是命中註定的,老天爺決不輕易讓人找到的。別人找靈芝,總是找不到,竟被我得到了,看來我會成為神仙的。」

於是他就齋戒沐浴,三天後把菌子煮熟了吃。哪知吃完不久,他就死了。

他的兒子看了之後說:「人們不能成仙,都是因為軀殼所累;所以,我聽說成仙的人,一定要把他的軀體遺在世上。現在,我的父親的確把他的軀殼留下了,這並不是死啊!他真的成仙了!」說完就吃那剩下的菌子,又死了。家裡其他的人也都吃了這個菌子,也都死了。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魔鬼為了達到目的也會去背誦聖經。人為了達到目的,喪失性命在所不惜。為了一個目的而死,這種行為似乎很高尚,但不表示這個目標是正確的。堅守自己的信念,也要看這個信念值不值得守。頑固的人不擁有思想,是思想控制他。因為頑固,不能接收新的資訊,很難進步;然而,很難進步事小,危及性命事大。

現代資訊的取得越來越方便,資訊內容越來越繽紛多樣,但是,人們判斷資訊正確與否的能力是否跟著提高?答案恐怕是令人懷疑的。網路越發達,以訛傳訛的情形也隨之越來越普遍、越來越嚴重。吃毒菌的人固然愚蠢,刻意散播毒菌、甚至協助散播毒菌的人,更是罪大惡極啊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7. 社會最需要教育的兩種人

【故事原文】

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鄰人,以為狗羹也而甘之。後聞其猴也,據地而吐之,盡瀉其食。此未始知味者也。

邯鄲師有出新曲者,託之李奇,諸人皆爭學之。後知其非也,而皆棄其曲。此未始知音者也。

鄙人有得玉璞者,喜其狀以為寶而藏之。以示人,人以為石也,因而棄之。此未始知玉者也。

《淮南子.修務訓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楚國有個人,殺了隻猴子,煮熟猴肉,請他的鄰人來吃。鄰人以為這是狗肉,吃得津津有味,大讚味美。吃完後,聽說是猴肉,便雙手按在地上大吐特吐,把之前吃的猴肉全吐光了。這說明此人根本不懂什麼是真的好味道。

邯鄲有個樂師,譜了新曲,假託這是古時善於製曲的李奇所譜。許多人都爭著學唱。後來知道了這並不是李奇譜的曲,就沒人再唱了。這說明那些人根本不懂什麼是真的好音樂。

有個鄉下人得到一塊未經雕琢的玉,很喜歡它的形狀,以為是寶貝,帶回家收藏。有一次,他把這塊寶玉拿出來給別人看,大家都跟他說,這根本不是什麼寶玉,只不過是一塊石頭罷了。他聽了之後就把它丟掉。這說明那人根本不懂什麼是真的寶玉。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社會最需要教育的兩種人:無恥者與無知者。無恥者利用無知者的愚昧,說謊、矇騙、貪汙、惡搞,無知者不知其害、不以為意,還盲從附和,結果只是製造更多的無恥者來騙更多的無知者罷了。弘一大師《格言別錄》說:「人生最不幸處,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,偶一失謀而事幸成,偶一恣行而獲小利,後乃是為常故,而恬不為意,則莫大之患,由此生矣。」欺人者僥倖成功一次,自以為從此可以欺天下人,從此橫行無阻,殊不知不過是自欺欺人。誠如林肯所言:「你可以永遠欺騙一部份的人,也可以暫時欺騙所有的人,但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。」因為若真相大白,必受唾棄。


 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8. 疑神疑鬼,損失慘重

【故事原文】

荊人有畏鬼者,聞槁葉之落與蛇鼠之行,莫不以為鬼也。

盜知之,於是宵窺其垣,作鬼音。惴弗敢睨也。

若是者四五,然后人其室,空其藏焉。

明.劉基《郁離子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楚地有個人,非常怕鬼,聽到風吹葉落、蛇爬鼠行的聲音,都以為是在鬧鬼。

一個小偷知道他如此疑神疑鬼,就在半夜爬到他家牆上,伸頭探腦,裝鬼怪叫。他嚇得半死,連斜眼看一下都不敢。

小偷這樣作怪了四五次,然後進入他的屋裡,把所有的財物洗劫一空,席捲而去。

 

【延伸寓意】



這個怕鬼的楚人自暴弱點,讓外力有機可乘;小偷裝神弄鬼,終於得手。諾貝爾和平獎的猶太作家埃利.威塞爾曾說:「恐懼是一道牆,沉默也是一道牆。可是當我們往牆上敲出第一擊,一切將有所不同。一旦牆被貫穿,它的陰影就不再那麼可怕了。」武裝自己,把自己堅強起來,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。不管在任何環境中,你可以像你想像的那麼幸福,你可以像你想像的那麼不幸。也許,世上根本沒有所謂幸福的人或不幸的人,只有堅強的人或懦弱的人。培根說得對,沒有什麼人的感情會軟弱到不能面對死亡或克服死亡的恐懼。

試想:一個人連死都不怕了,還可能會怕鬼嗎?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9. 讓錯誤的藥方不再流傳

【故事原文】

艾子事齊王,一日,朝而有憂色,宣王怪而問之。對曰:「臣不幸,稚子屬疾,欲謁告,念王無與圖事者,今朝,然實繫焉。」

王曰:「嘻,盍早言乎?寡人有良藥,稚子頓服,其愈矣。」遂索以賜。艾子拜受而歸,飲其子,辰服而巳卒。

他日,艾子憂甚戚。王問之故,戚然日:「卿喪子可傷,賜卿黃金以助葬。」

艾子曰:「殤子不足以受君賜,然臣將有所求。」

王曰:「何求?」

曰:「只求前日小兒得效方。」

宋.蘇軾《艾子雜說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艾子侍奉齊宣王。一天上朝時,他神色憂鬱哀傷。宣王奇怪,詢問原因。艾子回答:「臣下很不幸,幼子在患病。本想請假,但考慮到您沒有共同謀劃國事的幫手,所以雖然心念愛子,人還是來了。今雖上朝,但是,心裡確實在惦念孩子。」

宣王說:「唉!為什麼不早說呢?我有良藥一帖,你回去煎給孩子吃,立即服用,病就會好。」於是宣王找到良藥賜給艾子,艾子拜謝後攜藥回家。孩子上午八點左左有吃藥,十點左右就死了。

又一天,艾子更加悲痛。宣王問明緣故後,傷心地說:「你喪失幼子,實在可悲,賜給你一些黃金,你好好安葬孩子吧!」

艾子說:「未成年的孩子死去,不配受君王的恩賜,但臣下另有所求。」

宣王說:「你說,有什麼要求呢?」

艾子說:「我想得到那時你給我的藥方。」



【延伸寓意】

 

錯誤是生活中無可避免的事,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錯誤。艾子因為兒子吃了錯誤的藥方而死,向宣王討藥方,想求教於醫道高手,看看這帖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,不要讓錯誤的藥方再去誤人。艾子無畏地面對生命,接受自然的法則,精神可佩。若說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,其實這份幸福並不假外求,它不僅原本就深植於人們心中,更在每一事件的應變結果中。艾子的兒子救不回來了,但是把藥方好好的更正,或是根本就直接讓錯誤的藥方不再流傳,才是真正正確的作法。也唯有如此,艾子的喪子之痛才能真正得到平撫,艾子的心靈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平靜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0. 無意義的忌諱

【故事原文】

柳冕秀才性多忌諱,應舉而同輩與之語,有犯「落」字者,則憤然見於詞色。僕夫誤犯,輒加杖楚,常語「安樂」為「安康」。

忽聞榜出,亟遣僕視之。須臾僕還,冕門迎問曰:「我得否乎?」

僕應曰:「秀才『康』了也!」

宋.范正敏《遯齋閑覽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有位名叫柳冕的秀才,生性忌諱,十分嚴重。他參加科舉考試時,與同考人閒聊,如果有人無意中說出「落」字,他臉色和談吐就會立刻表現出憤怒。僕人偶而失誤說出「落」字,常常遭到棍棒或荊條的拷打,所以他們常把「安樂」說成「安康」。

一天秀才忽然聽說放榜了,急忙叫僕人去看。不久僕人返回,柳冕出門迎上前去問說:「我中了沒有呢?」

僕人回答說:「秀才『康』了啊!」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考試沒有實力,再怎麼避諱,也屬徒然。不好好充實自己,迷信無稽之談,對自己的理想實現,怎麼可能有任何幫助呢?忌諱來自對未知人生的不安和懼怕,忌諱是極度不安全感下的產物。人的一生,所有發生的事或多或少都有助益,包括壞事在內,即便是現在看不出來。所以,別再因忌諱而擔心了。每天擔心一件事,一生少活好幾年。「擔心」,只是浪費時間,如同把許多自己原有的東西扔掉一樣。

美夢難成真,意外卻頻生。所以,別再忌諱了,人們誤用想像力最嚴重的狀況就是憂慮,期待落空就落空,失望是燃起另一希望的火種。


 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 墨子的因材施教

【故事原文】

墨子勸弟子學曰:「汝速學。君當仕汝。」

弟子學朞年,就墨子責仕。

墨子曰:「汝聞魯人乎?有昆弟五人,父死,其長子嗜酒,不肯預葬。其四弟曰:『兄弟送葬,我當為兄沽酒。』

葬訖,就四弟求酒。四弟曰:『子葬父,豈獨吾父也。吾恐人笑,欺以酒耳。』今不學,人自笑子。故勸子也。」

遂不復求仕。

《墨子.附錄》



【大意解釋】



墨子勸他的學生多學習,對他們說:「你們要趕快學習,努力一點,學好了,我就派你們做官。」

學生學了一整年,墨子並沒有給他們做官。於是他們就來向墨子責問做官的事。

墨子說:「你們聽說魯國人嗎?有兄弟五個人,父親死了,他的大兒子喜歡喝酒,不肯辦理喪事,四弟對他們說:『你們兄弟去送葬,我去替大哥買酒。』

喪事辦理完畢,老大便向四弟要酒喝。四弟就說:『兒子安葬父親是應該的;難道父親只是我自己的嗎?我是怕別人笑話,才說替你買酒的。』你們今天不學習,自然會被人笑話的,所以我勸你們多學。」

於是學生們就不再要求官做。



【延伸寓意】



墨子以做官引誘學生求學,深知學生心理,投其所好,與中國傳統教育觀念「因材施教」完全符合。「因材施教」是中國千年傳統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觀念之一。吾人雖有教育眾生之心,但眾生興趣不同、背景有別、學習能力各異,故應因材施教,耐心恆心;啟發誘導,循序漸進,必能日起有功,功不唐捐。孔子倡導「循循然善誘人」;孟子認為「教亦多術」;墨家強調「必擇務而從事」,說明教學要有針對性,要從受教育者的實際接受能力出發;韓非主張教學不能「守株待兔」,要靈活運用,視學生狀況而隨機應變。凡此種種,皆是中國傳統教育理念「因材施教」的表現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