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王竹語.喃喃自語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
王竹語作品《高科技健檢救你一命》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可以避免悲劇,可以不要遺憾

◎李超群

年輕的時候發願要行醫,還沒當醫生之前總是會想像:有朝一日我當了醫生,我將如何救人呢?

當了醫生之後,病人及家屬給我的回應和感謝,使我感動之餘也更加警惕自己,要更努力去救更多的人。但是,有時候無助地看著病人倒下來,不管是中風、心臟病或癌症,我不禁會問自己:難道只能眼睜睜束手待斃,沒有更好的方法嗎?

行醫二十多年,每每遇到中風與心臟病的患者,他們幾乎全數無法痊癒到原來的健康狀況;而癌症總是診斷到確認是癌症時,病已深而無法救治。我一直在想:現代醫學技術突飛猛進,為何中風和心臟病年齡仍是逐漸下降,而癌症總是擊倒越來越多人呢?身為醫師,難道只是將責任歸咎於經濟進步、飲食改變、勞動減少和環境汙染等所造成,而不反思如何運用最新醫療科技的技術來篩檢預防嗎?

我專攻影像醫學診斷技術,看到中風與心臟病應該可以利用現代醫學的技術去預防,而癌症應該可以透過精密儀器的檢查技術,早期診斷而完全根治。又從醫學文獻中,也從美國最優良的醫學中心正在推動的預防醫學計畫中,看到一致的理念。

2002年我參加慈濟醫院第一次主管級「合心共識營」。在台東鹿野的紫禧山莊,我們參觀了證嚴上人當年修行之所。除了參訪行程,還有多位資深慈濟志工來授課,讓我們這群醫院的主管得以更進一步了解慈濟與社會、慈濟與國際的脈動。

慈濟做的事令我非常感動。同樣是救人,我是一個醫生,想到每年十大死因中的前三大:癌症、腦血管疾病、心血管疾病,奪走了多少人的生命,造成多少家庭無可挽回的遺憾。於是當下發願:致力推廣全民預防醫學的觀念,讓這三大奪命殺手,消失於十大死因的排名。

於是我在2002年10月發了一個願:希望能全力推廣全民預防醫學的觀念,也就是呼籲民眾:不要生病才去看醫生,而是健康的時候,為了更健康而看醫生;如此一來,期望有朝一日,讓十大死因的前三名:癌症、中風和心臟病這三大奪命殺手,從十大死因排行榜裡完全退出。

2005年5月,我應「中天電視台」節目「身體密碼」之邀,分享我的「全民預防醫學」觀念,得到許多觀眾的熱烈回應。因此,雖然個人才疏學淺,但為了能完成讓大眾更健康的心願,也就把個人行醫經驗之中,足以深深引以為借鏡的個案、衛生署各項統計資料,及美國的預防醫學文獻,由發願幫忙的王竹語執筆成書。本書以大量的影像醫學圖像,詳細地說明了許多疾病可經由檢查而及早發現輕微的病灶,進而採取相關預防措施或治療行為。

醫海無邊,學無止境,期待各界先進也能予以指教,大家共同努力,讓十大死因的前三名:癌症、中風和心臟病這三大奪命殺手,完全退出十大死因排行榜。喚起民眾對自己健康的重視,享受真正的幸福人生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請不要無聲無息離開我

這天下午,她正在辦公室全神貫注工作,一切一如以往平靜。

她的手機響起。看了手機一眼,她知道家裡出事了。

來電顯示是媽媽打來的,她知道媽媽絕不會在她上班時候親自打手機給她,所以一定是家裡出事了。

她拿起手機,走到辦公室外面,媽媽的聲音竟然可以如此平靜:「妳請假回來,爸爸中風,在加護病房,已經病危。」

掛上電話。

剎那間她沒有哭,可能是還在否定事實,所以來不及哭。匆匆請了假,搭飛機趕回遠在中央山脈另一側的家,趕到醫院,只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躺在床上,躺在床上的是陌生的身影,身上插滿了管子。

一切都不如以往了。



這是我同事的真實故事。我看著她接電話,聽她說爸爸以前多健康,一個月後陪她到慈濟醫院看身心醫學科。

這不僅是我們辦公室的故事,也曾經發生在任何辦公室,更會發生在任何我們認識的長輩、甚至是我們自己身上。

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?我們永遠不知道。

不知道不表示我們無能為力,健檢的觀念最近這幾年越來越受到民眾的認同與重視,透過健檢,的確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警訊,進一步處理。

但是,會不會健檢了半天,身體的毛病沒被查出來?或是腦血管、心血管已經輕微阻塞,卻不自知而任其日益惡化?對專攻影像醫學的李超群醫師來說,他不斷思考:現代醫學技術突飛猛進,為何中風和心臟病年齡仍是逐漸下降,而癌症總是擊倒越來越多人呢?怎樣喚起民眾自我有效管理健康?如何推廣全民預防醫學的觀念?

2005年,時報文化出版我的著作《微笑看人生》、《無常看人生》二本書,李超群醫師看了之後,覺得我是合作的最佳人選。我深深為他的「把癌症、中風和心臟病這三大奪命殺手,完全退出十大死因排行榜。」宏願所感動;尤有甚者,他是證嚴上人的好弟子,一位真正「不但看病,也要看病人」的好醫師。於是我二話不說,一頭栽入。

《水滸傳》裡的阮小五、阮小七,手拍著脖子說:「這腔熱血,只要賣與識貨的!」又有熱血又識貨的李超群醫師,會相約更多人來一起努力推廣「全民預防醫學」,讓它成為「新全民運動」;也會有更多熱血人士加入守護健康的隊伍,我相信他的宏願必不會落空的。

我真的相信。



王竹語

2005年10月29日 於花蓮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總以為,能吃能睡就是健康;更常因為忙碌,因為有意無意的逃避,而對日常的小病小痛不以為意…但你知道嗎?每年有多少人因為這樣的錯誤認知,不願健檢,而讓疾病在體內肆無忌憚地狂竄?最終造成永遠無法挽回的遺憾與悲劇。

本書作者之一李超群,是花蓮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、花蓮慈濟醫院預防醫學中心副主任,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大量影像醫學圖像,詳細說明許多疾病可經由檢查而及早發現,進而採取相關預防措施或治療行為。

放慢你倉促的腳步,花點時間讀完這本書;你會發現,健檢,是一種珍惜自己的最好方法。

不忍心一再看到的悲劇

雖然現在民眾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健康,但還是有不少人懷著:「沒事少上醫院」或「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看醫生」的觀念。

事實上,一般人對醫院依然存在著院內多細菌、容易感染疾病的看法,甚至除非生病了不得已才會上醫院。甚至還有些年長者也努力灌輸晚輩,「少上醫院,才能長保健康」的謬誤觀念。而也許你正生長於這種觀念薰陶下的家庭,並且深信不疑。但是,接下來所要討論的個案,必然會對你信仰已久的觀念產生莫大衝擊。

第一次看到阿強(化名)時,他才五十出頭的年紀,因為是橄欖球員的緣故,所以身體一向都很健康。阿強非常重視健康,更注重與家人間的互動,經常全家一起外出運動或聚餐。

這樣的阿強從來就沒想過要上醫院作健康檢查,總認為自己是疾病絕緣體,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,阿強偶爾會覺得頭暈,起先不以為意,狀況卻日益加劇,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。逼不得已,阿強只好去做生平第一次的MRI(磁振造影)。

阿強的磁振造影結果顯示,他的基底動脈嚴重狹窄,中風的可能性高達40%。於是我立刻勸他考慮通血管(基底動脈擴張術),並且鄭重告訴他:「基底動脈阻塞很危險,一定要治療。」沒想到,阿強明白自己的狀況後很害怕,因為手術過程可能動脈破裂,輕則中風,重則喪命。所以他決定暫且不動手術,先觀望一陣子再說,因此未再做進一步的治療,甚至就此在門診中消失。

後來再見到阿強時,他已經因為腦幹中風,導致全身癱瘓。坐在輪椅上的阿強,吞嚥困難,無法說話,口水滴落,與昔日的運動健將判若二人。

在門診再次見到阿強,我感到非常遺憾,尤其當阿強一直「啊──啊──」的跟我講話時,我更覺惋惜。我看著他,聽他用那僅剩的丫丫聲不斷地說著,似乎想要提醒大家:「注意健康,千萬別步上我的後塵。」阿強的太太也在一旁解釋說,不管結果如何,她先生都想要拚拚看,能否重新站起來;不然的話,像現在這樣,意識清楚,但頸部以下不能動,實在太痛苦了。希望我能幫忙想想辦法,也許動個手術,即使因此而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。面對阿強夫婦,我也只能輕聲安慰這位勇敢的太太,除此之外,實在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麼。

在這個例子中,正值壯年、還在人生顛峰階段的阿強就這樣倒了下來,連帶地,整個家庭也頓失經濟依靠。意識清楚、全身不能動彈的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妻子一肩挑起生活所需、龐大醫藥費,以及教養孩子的重擔。不只如此,失能的他也必須依賴太太才能看門診、做復健。阿強心裡的苦實在不可言喻,面對眾親朋好友的關心和打氣,阿強也只能默默流淚。

這樣勇敢面對疾病打擊的夫婦,我也只能語多安慰,可是心裡不禁想到:「阿強的腦幹已經壞掉一半,以目前的醫學技術,實在沒有辦法讓他恢復正常。」如果在血管還未發生堵塞時,就開始服藥,保持血管不繼續硬化,就可以避免因血管狹窄而引起的中風,也許可以逃過一劫。因為血管發生堵塞不會是突然的,是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累積的,只要能夠早期發現,早期給予藥物治療,定然會有效。

然而,無論醫生如何苦口婆心地呼籲,究竟有多少人真的接受「早期發現,早期用藥」的觀念呢?一般而言,對於檢查發現血管已經出現阻塞的患者,我都會建議早期進行藥物治療。也許有些人無法理解:「人好好的,只不過是血管稍微塞了一下,也沒有什麼特別嚴重的症狀,為什麼就得吃藥?」

這是因為若不在早期發現血管堵塞的同時即進行藥物治療,一旦到了像阿強的狀況時,就來不及了。其實,現在醫學技術非常先進,已經可以檢測出不少早期病灶,如果我們的觀念不與時並進,仍停留在「等生病再去看醫生」的話,健康絕不會等待你的。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
wj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